▋拒絕知識焦慮❌ 定時整理腦內資訊🧠
你會不會覺得自己每天都在
E-mail、臉書、Line 和私人生活之間忙碌著
腦中塞了太多雜事而無法好好思考
要做的事情太多,常常感到焦慮呢?
我這陣子讀了一本
《讓思緒清晰、工作有條理的大腦整理習慣》
給了我解決這個惱人問題的靈感🙌🏻
研究證實,人的大腦在一天中
能產生多達六萬個想法 (當自己少年維特🤣?)
而大腦跟電腦一樣,記憶體空間就這麼多
如果經常在腦中塞滿不必要、無法使用的資訊
久而久之,大腦也會越跑越慢、越來越鈍
這會導致你腦袋常常當機,重要會議卻忘記😅
該專注的時候靜不下心來,有急事心情卻被帶著走
———
文章太長來不及閱讀?
可以先分享這則貼文到自己版上
晚些再回來看呦~
_____
如同打掃家裡環境那樣 ▸ #頭腦也須要打掃!
本書作者金景祿是韓國一位思考教練
他透過聰明工作法和設計思考
倡導在資訊氾濫、大腦超載的時代
整理大腦不僅可以改變日常生活,也能改變人生💪🏻
作者將整理大腦資訊的3大步驟
#捨棄 → #分類 → #有效傳達
❶ 捨棄你的想法
所有整理術都有個不可或缺過程:「丟棄」
我們腦中有許多要丟掉的包袱
例如「負面情緒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
❷ 分類你的想法
將「需要&有用的資訊」做整理、做分類
可以透過如邏輯樹、心智圖、Smart工作法等
找出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價值
幫助自己做出對齊核心目標的判斷
❸ 完成目標並有效傳達出去
如果頭腦中有一個很棒的想法
但無法向別人解釋,那這個點子毫無用處~
只有在能精準表達時,這個想法才得以實現
書中也有幾個有趣的自我問答練習,例如:
✨ 從1-10,請排出在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十件事的優先順序
✨ 你覺得每天讀書30分鐘對你有幫助嗎?哪裡有幫助?為什麼?請詳細描述
也許這會讓你覺得繁瑣且不知該從何回答😭
但這就是腦力激盪和資訊處理的開端
透過真正動筆練習,你才能提高整體的參與度~
最後最後~想跟你討論個有趣的論點
作者提到~我們這個年代被稱做
罹患選擇困難症的「或許(maybe)世代」🤔
社會上充滿著:問他什麼就回答「都可以」的人
問他喜歡什麼「不知道」
就連要不要離職、要不要創業、要不要分手
要不要繼續深造,甚至是要吃什麼都會想很久?
#你覺得會什麼會有或許世代產生呢?
留言跟我分享一下~
P.s 我把作者的看法放留言處呦 👇🏻 👇🏻